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社会学专业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有所帮助。社会学专业将使学生深切地理解社会的全貌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物,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产物和社会性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马克思则说“人即使不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是天生的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这个前提条件,人将无法产生,人将不人。据报道,人们发现了一些自小被遗弃在丛林中,由动物抚养长大的野人,他们的举止与动物无异,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人在社会中诞生,社会把人社会化,使人成为社会的人:接受过社会各种教育,具有社会意识,了解和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生活于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中,置身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对人的发展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社会秩序、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等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儿·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因素对人的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伯格进一步认为:“社会并不仅仅是迪尔凯姆所谓的‘处在外部’的客观现象,而且还是‘存在于内心’的现象,社会是在我们心灵最深处存在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社会中大多数的外在控制机制对大多数人都是有效的,这个事实令人惊叹;只有理解了内化机制以后,我们才能够理解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社会不仅控制着我们的行为,而且塑造着我们的身份、思想和情感。社会的结构成为我们意识的结构。社会不会止步于我们的肌肤表面。社会既包裹着我们,也深入到我们的内心。我们受制于社会的枷锁,这个枷锁不是我们被征服后套在我们身上的,而是我们和社会合谋打造的。诚然,有的时候,我们受到社会的压制而被迫屈服。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自己身上的社会性推入陷阱的。我们来到人世之前,禁锢我们的围墙就已经修好了,但却由我们自己来进行重建。我们与社会的合作就是对自己的背叛,我们自己纵身跳进了社会的陷阱。”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则重视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观动机,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对行动者以及社会结构进行了讨论,指出行动者是具有资格能力的主体,他们具有能动作用,可以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在社会规则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也就是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觉悟,在同一社会情境下采取不同的行动,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所处的阶层。
        法国社会学家弗朗索瓦·迪贝对迪尔凯姆和韦伯的观点做了折衷,他认为:“社会结构、文化约束和文化模式的产生先于行动;另一方面,行动反过来又会制造、复制、批判、改变这些结构和制约条件。归根结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且互为补充的。”
        根据上述认知,社会学专业学生可以培养以下若干价值观:
        1.社会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成长发展之本。
        2.社会秩序、社会制度、社会规范是个人正确行动、适应社会的基石。
        3.社会兴衰,人人有责。
        4.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5.个人的最大成功在于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文: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