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就业  就业指导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综合形势的影响,失业人员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二者相互作用下,当下的就业形势可谓是非常严峻。一边是企业规模扩张刺激了人员需求却招不到人,一边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频频碰壁,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就业争夺战中的“供”与“需”

1. 企业的“需求”

翻一下大多数企业的年终工作报告,你会发现“人才短缺”“人才梯队建设”等字眼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以这么说:只要企业想发展,那么企业就缺人。当然会有一些企业因为当前的经济现状可能不得不做出裁员的举动,但是长期来看,他们对特定人才的需求绝对是不减反增的。

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也是各有侧重的,但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的都是技术型人才,特别是能自主开展研究的高端技术人才,反而对于一些职能类的人才需求正在逐渐减弱。

2.毕业生的“供给”

毕业生就业时最吸引企业的不仅仅是成绩(成绩可能代表学习新事物的速度),综合表现能力(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所以专业不是很强势的毕业生也不用妄自菲薄,想方设法提升个人能力才是王道。一句话概括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毕业生就业阶段分析

1.基础阶段

这里的基础阶段

范围很广,可以囊括从高中选专业到实习前的整个时间段,时间上最为充足的一个阶段,需要慢慢布局。在此简单地以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算是未来就业的开端,高中高考科目的选择会对日后就业的方向定调,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并结合想从事的行业进行科目选择,目前来看偏理科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相对来说广一点。

报考阶段:专业意向报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以后的专业及工作方向,此事可以根据自身就业需求选择几个比较有潜力且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当然,没被理想专业录取也不用过于担心,现在大部分高校支持转专业或者辅修双学位,途径还是非常广的。

2.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可以大致分为三方面:

第一是学习方面,很多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学习生活的“压迫”下,一进入大学就想着放飞自己,想着反正只要不挂科就能毕业,导致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学习本身是一种不断丰富自身的行为,而且学习成绩在招聘的简历或者面试中将会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体现,而且面试官会将他与学习习惯、适应能力、综合素质等一系列指标相关联。所以一定要保持学习的习惯,用优异的学习成绩为就业铺路。

第二是综合素质方面,大学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竞赛(比如“挑战杯”“互联网+”等规格较高的比赛),也会有各种学术活动(比如各种调研、刊物发表),还有更基本的一些社团组织等,这些都是高校中比较好把握的机会。有能力还是要多参加一下。有的同学会说:“反正拿不了奖,参加有什么意思?”其实这种观点真的是千里之谬,这种活动只要你认真参加了,得奖就不是你唯一能得到的收益,反而是那种组织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才是让你受益一生的,因此还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自己。

第三是就业经验方面,这其实也算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之所以单独列条就是为了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让你学到这种经验(比如社团工作、班干部工作),但归根到底,实习才是能让你最直接获得就业经验的途径:首先实习可以让你去体验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其次能让你学习到一定的工作技能,最后可以丰富你简历中的实习经历。要注意,实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寻找关联度大的、知名度高的单位,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简历的含金量。

3.总攻阶段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在8月份就开始提前布局招聘工作了,所以从这时开始就要一直关注各种招聘信息渠道,不断投简历、面试、拿offer等等。所以同学们最晚应该在7月份形成一套完美的简历,并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简历投递。(后期会专门出一期总攻阶段的文章,详细解读一下其中的注意点)这个时候一定要广撒网、多捞鱼,优中选优。

4.查补阶段

每年春招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有学生说“老师我没找到工作,怎么办?”“面试的几家公司都pass掉了,非常害怕”,这里就要说一下,没有找到工作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不用太担心。可以继续寻找各种渠道中零星的招聘信息进行继续投递。春招后很多企业的招收指标都会有空额的,还可以去官网继续投递,还是有比较大的成功希望的。

最后强调一下,学术、从政其实也是比较不错的路,比较优秀的同学不一定非要走向社会就业,毕竟不管在哪里发光都是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