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社会学院迎首批研究生新生,多管齐下塑英才

      9月10日晚上,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名青年教师组织筹划了以“从我到我们”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旨在帮助新生们快速熟悉在三亚学院的学习生活。活动在小组工作实验室进行,新生们在短时间内不仅提前熟悉了未来的主要教学场所,还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工作专业三大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的魅力,并且在短时间内建立了较强的联系。

      为了帮助2023级MSW更好地规划学术生涯,9月11日晚上,社会学院组织了导生见面会,邀请刘教授、副院长哈斯额尔敦教授、MSW中心主任苏米雅教授和研究生专业导师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导师们就各自的研究方向、研究经验以及对新生们的研究期许等内容进行了分享,让学生们对未来两年的研究生生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新生座谈会和相关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三亚学院社会学院的首批MSW新生们对未来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充满期待与激情。他们表示,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相信,在学院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将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探访崖州科技城,领略时代新风貌

      2023年9月15日下午,三亚学院23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来到了崖州湾科技城进行参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加深他们对科技与社会工作融合的理解。

      在本次活动中,崖州湾科技城的讲解员首先带领三亚学院23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参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和数字化服务中心,使学生们深入了解综合服务大厅、“城小二”服务体系以及数字化服务中心工单管理系统的运转情况,并展示在园区职工与崖州湾居民生活中应当如何应用,在不断参观以及实践展示过程中,研究生新生们对于以科技融合社工的方式来服务社会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此次参观活动为三亚学院23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与社会工作融合带来的新风貌,既了解了崖州湾科技城的科研成果,又对社会工作领域与科技创新相融合有了新认识。学生们也纷纷表示将更加关注科技与社会工作的交叉领域,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推动科技与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此外,崖州湾科技城与社会工作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学生们也表示非常期待看到科技与社会工作在崖州湾这片热土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社会学院举行“社会综合实验室”软件培训工作坊启动及揭牌仪式

      11月8日,社会学院举行“社会综合实验室”软件培训工作坊启动及揭牌仪式。校长助理柴勇、社会学院教师、北京美亚联创有限公司代表、上海萌泰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共同为社会综合实验中心揭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综合实验中心,由社会学院负责组建,以社会学综合实验室、社会工作综合实验室两个综合实验室以及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实验中心组成。两个综合实验室分别由若干个功能性实验室组成,共同构成了样本数据处理;大数据挖掘、检测与可视化;定型文本资料处理与图像分析;个案工作、开小组、社区议事厅等教学与科研功能,并互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科研教学体,将承担社会学院四个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训实践、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次“社会综合实验室”软件培训工作坊启动及揭牌仪式是学院高水平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是构建科教产教融合新布局,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发展方针、社会人才培养,深化校企产教融合,为学院、学校乃至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林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2023年12月15日下午14时30分,在三亚学院书德楼一楼演艺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林为我院师生带了题为“自主选择与行为控制”的心理学学术讲座。周晓林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周教授首先从哲学命题入手,从哲学家萨特的“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这一命题出发,提出了诸如“自主选择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表现?这些影响发生在认知加工的什么层次?受到什么样的制约?”等问题与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整个研究设计精巧,深入浅出,不仅涉及行为模型建构及其测量,而且深及大脑认知神经活动,使在座的广大师生不仅了解到了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而且知晓了最新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整个过程,台上台下积极互动,周教授耐心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我院陈巴特尔教授对于周晓林讲座进行了评议。他通过大量事实,高度评价了周晓林教授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周晓林教授是认知心理学领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本次讲座具有跨学科信息量大、逻辑推理严密、实验设计精巧、小题大作等特点,这些给我院师生应用心理学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工作以启发与指导。

共同体的形成:文化与地域的视角 | 我院哈斯额尔敦教授应邀赴蒙古国“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研究院开展学术讲座

      8月17日,我院哈斯额尔敦教授应蒙古国“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研究院的邀请,进行了一场题为“共同体的形成:文化与地域的视角”的学术讲座。蒙古国“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研究院是蒙古国内专门研究中国-蒙古以及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议题的非政府学术机构。该机构与蒙古国立大学等多家知名院校进行合作,致力于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哈斯额尔敦教授在讲座中,从文化和空间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讲座结束后,哈斯额尔敦教授还回答了与会学者和博士生的提问。他的回答深入浅出,引导听众对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此次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哈斯额尔敦教授的演讲,与会者对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文化与地域在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院哈斯额尔敦教授应邀赴蒙古国参加社会工作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9月27日-10月2日,我院哈斯额尔敦教授赴蒙古国立大学参加“Open—Mind Mongolia 2023:Explor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Contemporary Social Challenges ”社会工作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旨发言。
       我院哈斯额尔敦教授做了“时空的异化:牧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主旨发言。哈斯额尔敦教授结合自身的牧区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从社会工作视角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牧区牧民面临的地方性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分享了研究团队在牧区开展的行动和研究成果。

我院教师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IUAES)印度世界大会

      2023年10月14日—20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IUAES)印度世界大会在印度德里举办,我院杨扬老师在线参加了Panel12“多元文化现实中的融合和包容:21世纪的挑战”的会议。
      杨扬老师在会议上提交的论文题目是Drinking “Laoba Tea”: Consultative Governance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Village。论文探讨了“老爸茶”背后的文化意涵。观察发现,研究“老爸茶”文化要摒弃发展主义的视角,从海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出发,分析其背后存在的有别于“市场理性”“农民理性”的内在逻辑。

我院教师申报的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批立项

      2024年1月,据海南省教育厅文件所示,我院苏米雅、刘夏蓓、赵方方等三位教师申报的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批立项。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发现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创新,为高校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