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研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动各族群众科学认知进而自觉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背景下,三亚学院积极响应,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成立了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三亚分院。

一、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三亚分院基本概况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三亚分院于2024年5月17日正式成立,是我校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建的重要科研平台,双方将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三亚分院为双方提供理论研究通衢、人才培养高地、教育宣传矩阵、学术交流平台、决策咨询智库等,为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海南“的新篇章贡献力量。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三亚分院签约仪式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三亚分院研究团队将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展开更多深入研究,推动相关学科建设、产出系列研究成果,推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格局。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于2020年2月入选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文公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2年11月,获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党委宣传部、教育厅、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发文公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3年3月,再次入选由中央四部委联合发文公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二、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

、研究骨干

      (一)负责人:李静

      1.基本情况介绍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统战部、中宣部、教育部及国家民委四部委国家级基地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席专家,海南自由贸易港B类人才。主要从事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心理及女性心理人类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获202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出版了《多元一体:高原兄弟民族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及全国通用的《民族心理学》教材,截至目前共发表CS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各类各级科研项目18项。论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的心理学分析》获得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3);论文《明朝治边策略下的洮州地区民族互嵌格局》获得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1);主编《中国节日志·春节(甘肃卷)》获甘肃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9);专著《交往与流动话语中的村落社会变迁》获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获加拿大政府颁发的“加拿大政府研究专项奖”(2010),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09),专著《民族心理学教程》获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

      2.主持的代表性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DMZ0015。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于藏区本土文化的高寒生态系统保护与技术推广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YFC0504805。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甘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及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6AZD040。
      201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甘青民间信仰对族际互动与文化交融影响之心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3JJD850002。
      2012年农业部“草地管理模式”之子课题“以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的草地管理模式”,项目批准号:201203006。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游牧民族生计模式变迁与社会心理适应研究”11BMZ030。
      2011年文化部项目“中国节日志• 春节甘肃卷”项目批准号:JRZCH201019。
      2008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社会结构性差异对民族心理影响的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850210。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甘肃特有民族妇女宗教心理研究”项目批准号:07XZJ008。
      2005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西北民族交往心理研究”项目批准号: 05JJD850141。
      200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甘青藏族女性教育现状及其社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项目批准号:DMA030215。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北特有民族女性教育现状及其社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项目批准号:02JA880019。

3.学术著作

专著:《多元一体:高原兄弟民族交融史》商务印书馆 2023.12
专著:《自贸港背景下的海南社会心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8
专著:《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商务印书馆 2023.3
专著:《头巾下的穆斯林:甘肃台湾及马来西亚滨城穆斯林女性的田野调研及理论研究》(独著)台湾白象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0.12)
专著:《民族交往心理的跨文化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专著:《交往与流动话语中的村落社会变迁》(合著1/2)(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
主编《西北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研究报告》(甘肃人民出版社,2020)
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图志》(锡伯族)(民族出版社,2016年).主编《中国节日志.春节》(甘肃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1)
译著:《身体的复活——女性主义、宗教与精神分析》(合译1/2)(民族出版社,2008年)
译著《神之变——女性主义与传统宗教》(合著1/2)(民族出版社,2007年)
译著《传统宗教的终结——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著作中宗教女性主义评论的重要说明》(独译)(民族出版社,2010.3)
原创性教材:《民族心理学》(独著),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该教材为原创性教材,被全国多所高校作为“民族心理学”课程通用教材,再版两次。
4.近5年代表性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梯次推进: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建设,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从意识结构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论中华民族基础性稳定性的深层逻辑,《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6期,2023年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第3期全文转载。
冯特民族心理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指标及量表编制,《民族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
共同内群体认同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0期.
共同内群体认同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42(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的心理学分析.民族研究, 2021,05.
从自在、自觉到自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04).
自我与他者:清末民初严复译文语境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性建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02).
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的困境及优化.民族学刊2021,12(0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与现实基础.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2021,(01).
历史与交融:中华民族的结构同源性特征.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10).
交往与共生:试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特征,CSSCI,贵州民族研究,2020(10)
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一).西北民族研究,2020(02):5-17.
研空间·身体·图像:藏族观看实践中的禁忌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05):168-174.
明朝治边策略下的洮州地区民族互嵌格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29(03):104-114+215-216.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03):91-98.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19.10全文转载
从地域认同到文化共享——牧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践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4):41-44.
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调适——以青海河南县那达慕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9(02):180-185.
当代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11):215-222.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19.2全文转载
变迁、认同与共生:拉卜楞地区藏族教育的文化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06):68-7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8.11全文转载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基于青海省河南蒙旗民族语言认知选择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5):75-82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9.10全文转载
田野实验法:民族心理学研究方法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3):47-53.
文化协从机制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基于西藏斯布村与甲多村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3):50-54.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裕固族剃头礼及其现代变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71-78
民族认同的维度与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3):214-219.
      (二)杨鹍飞
        1.基本情况介绍
     
河南南阳人,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 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政治学博士,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后,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浙江省高校智库地方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边疆政治学、边疆社会学和非传统安全研究。2019至 2020年公派瑞典访问 学者客座研究员,2017 年前往牛津大学进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获得者、中国 百位优秀资助博士后、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民委民 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国家民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民政部、团中央等纵向课题共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5项,部级课题18项,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

      2.代表性成果

《中华民族形象:基本涵义、理论类型与构建策略》,《探索》,2024(3)(CSSCI)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与铸牢路径》,《民族学刊》, 2022,13(08),(CSSCI)
《居住空间与民族关系再造: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CSSCI)
《边疆社会健康国民心态建设:内涵、意义与路径选择》,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7(01),(CSSCI扩展版)
《我国城市民族社区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基于 CSSCI(2008-2017)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10).(CSSCI)
《边疆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新疆乌鲁木齐、和田和喀什等地的调查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CSSCI)
《“边疆”再探:概念、类型与治理路径》,《广西民族研究》,2017(02).(CSSCI)
《论我国边疆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及其现代化转向》,《中国民族学》,2017(01).(CSSCI) 
《当代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价值与模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4).(CSSCI)
《民族精英、社会资本与动员能力:民族群体性事件组织化逻辑》,《广西民族研究》,2016(04). (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论我国边疆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转型困境及其突破.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03).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特征及定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CSSCI)
《论我国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理念转变、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广西民族研究》,2015(05). (CSSCI)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变迁的实证研究——基于甘肃、青海、新疆三地的调 查分析》,广西民族研究,2015(04).(CSSCI)
《转型期边疆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解释路径与理论框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5(03).(CSSCI)
《转型期边疆民族群体性事件的冲突干预框架研究》,《中国民族学》,2015(02).(CSSCI)
《边疆民族群体性事件:概念、治理模式与研究展望》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5(02).(CSSCI)
(三)陈巴特尔

1.基本情况介绍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学会民族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族高等教育》编委。主要从事心理咨询、社会心理、民族心理、管理心理、高等教育、比较教育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津康桥心理咨询中心顾问。2011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5年哈佛燕京学者。主编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心理咨询与治疗》(2009),主编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社会学》第十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心理”。截至目前共发表CS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各类各级科研项目8项。

2.学术专著

继往开来继往开来:21世纪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民族出版社,202103,ISBN 978-7-105-16335-9

3.承担的代表性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21BMZ060。
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一般项目“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20GMB034。
主持天津市教委重点项目“新时代天津市高等教育新使命与创新发展研究”
2018JWZD37
4.代表性论文

边远民族地区牧民子女进城读书的家庭适应策略——基于内蒙古自治区U旗的田野调查,民族教育研究,202308,CCSCI  普及化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概念外延扩大之审思.民族教育研究,202202,CCSCI
从补偿性公平到多样性倡导:我国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的价值反思与重构,江苏高教,201910,CSSCI.
人工智能的学科定位与发展战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8,CSSCI.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能力问卷的建构及实证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806,CSSCI.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能力问卷的建构及实证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806,CCSCI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教育”专题会议概述,民族教育研究,201610,  CCSCI
“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研究的反思与辨析,民族教育研究,201610, CCSCI   
美国少数民族高等学校的分类、历史及作用,民族教育研究,201512, CCSCI   
悲剧遗案: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1879-1998),民族教育研究,201502,CCSCI
“被偷走的后代”——澳大利亚原住民强制同化教育始末,民族教育研究,201408,CCSCI
论北美印第安人的传统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01302,CCSCI    
关于民族教育研究对象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1204,CCSCI    
试论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制度的生与亡,民族教育研究,201102,CCSCI    
(四)陈强
1.基本情况介绍
      男,汉族,1971年8月出生,广西柳州人,博士,教授。200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东部大学,获政治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三亚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硕士生导师。2020年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海南省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文化、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农村社会治理等。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1部,获省部级学术奖励1次,地厅级学术奖励多次。合著《东南亚政治制度》获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中越关系研究(1950-1975)》获第五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学术专著
《中国原生民主的范本——海南黎族乡村自治文化传承研究》,世界华语出版社,2021年。
《中越关系研究(1950-1975)》,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年。
3.主持(参与)的研究项目

主持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黎族自治传统对海南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社团主义(corporatism)视域下的东盟一体化及中国方略”。
主持2019年海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学科共建项目“海南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研究”。
主持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4.代表性论文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孤独及其社会援助,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日本老人异国养老问题探讨,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海南黎族合亩制民主探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社会系统理论视角的农村社区管理,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
陈强,林杭锋,黎珏辰.海南黎族自治传统的内容、成因、性质、特点及其当代意义,南海学刊,2017年
壮族都老制民主与古希腊城邦民主之比较,学术论坛,2014年
马克思和毛泽东的个人自由观和政治自由观之比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
(五)黄艳钦

1.基本情况介绍

      湖北监利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心理。出版著作1部及教材,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6篇分别发表于CSSCI、SSCI、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期刊,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4项,主持三亚市级社科项目1项。指导2项国家级和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学成果《海南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获2021年度三亚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三亚学院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参与三亚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获“一级优秀工作者”及“优秀工作者”称号。
2.学术专著
基于实践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01 。
3.主持的科研项目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形势下黎族文化适应性研究”,课题编号:HNSK(QN)20-49
三亚市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自贸港建设中海南各民族社会认知与适应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SYSK2022-21
4.代表性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Study on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REVISTA DE PSICOLOGIA DEL DEPORTE,SSCI三区,2023.11.
格式塔学习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中学生物教学,2023.09.
心理资本与医护人员的职业幸福感,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
完善海南黎族聚居区心理服务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9.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岛内居民获得感提升的路径研究,公关世界,2022年
老年人精神需求调查及对策分析,统计与管理,2020年
基于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探究——评《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高教探索,2019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
(六)邓彩艳
1.基本情况介绍
      湖北恩施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康馨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海南省高层次人才,任三亚市危机干预小组成员、三亚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跨部门专家,任三亚市心理事。出版著作1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5篇分别发表于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报、EI等核心期刊,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和省级项目5项,参与三亚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获“二级优秀工作者”称号。
2.承担的代表性研究项目
主持海南省社科联研究项目“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黎族人民获得感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HNSK(ZC)21-142。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省社科研究基金资助的社科研究项目“海南省黎族人心理类型与交往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NSK(JD)14-149。
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人心理类型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KY2014-77。
3.代表性论文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黎族人民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国际公关,202305。
Path analysis of digitally empower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2024.01,EI收录。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理论模型与量表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04。
高校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路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
海南自贸港建设下黎族居民文化适应路径分析.就业与保障,2021.08。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06。
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9.9。
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中外企业家,2020.3。
老年人团体心理辅导在社区开展的优势与应用策略研究,统计与管理,2020.01。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干预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9.05。
基于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探究,高教探索,2019.01。
民办高校新生UPI与SCL-90测评结果比较研究,统计与管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统计与管理,2017.3,
沙盘游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5。
海南省万宁市黎族与汉族的心理类型.衡水学院学报,2016.08。
(七)刘伟方
1.基本情况介绍
      山东人,副教授,心理学系负责人,海南省D类拔尖人才。多年来一直从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主要教授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行业兼职包括三亚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三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海南省心理学会理事、三亚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及参与研究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2020 年荣获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主持的科研项目
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海南老年人心理需求与养老 
服务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NSK(ZC)21-144。
主持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海南高中生职业兴趣测评及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项目编号:QJY1251547。
与三亚馨美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横向课题“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提升研究”。
3.代表性论文
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制约小学儿童心算策略运用能力的发展:一年纵向考察,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07,获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心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4
旅游业从业人员胜任力与工作幸福感,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
军人心理健康干预与矫治探究,科技视界202003。
海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下的心理适应探析,改革与开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