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社会学院刘希平教授课题组在《Psychological Research》期刊发表文章《Was the study time allocation based on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in value-test likelihood trade off situation?》(2025年6月刊发),揭示了学习时间分配的规律,发现了预期效用理论在解释记忆控制策略中的局限。《Psychological Research》是SSCI期刊,JCR大类分区1区。




  文章中文题目可译为“在价值测试可能性权衡情境下,学习时间分配是否基于期望最大化?”。文章认为,学习时间分配属于记忆监控的范畴,主要考察学习者在面对时间限制情况下,如何进行学习时间安排。从一般意义上讲,有策略的学习者应该追求学习目标。常态下的目标当然是高分。本研究预期学习者会把时间更多分配给高分情境。为了检验这个假设,课题组通过设置包含三种类型项目(低分-高测试可能性、高分-低测试可能性和中分-中测试可能性)的权衡情境,来探索学习者在时间限制下如何分配学习时间。


  实验1发现,参与者将最多的学习时间分配给了中分-中等测试可能性的项目,而不是那些得分最高或测试可能性最高的项目。他们还为低分-高测试可能性和高分-低测试可能性的项目分配了相同的学习时间,尽管这两类项目的预期分值存在差异。这表明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学习者并不是仅依靠预期得分来分配学习时间。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实验2考察了项目难度是否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分配策略。结果表明,即使难度水平不同,学习者也没有完全基于预期得分做出决策。为了排除5秒时间限制过短学习者无法根据预期效用分配学习时间的可能性,实验3延长了学习时间。但发现即使在更长的时间下,学习者仍然没有根据预期效用来分配学习时间。这表明学习者会考虑得分和考试可能性,但他们的分配过程并不是完全基于预期得分的。


  这些发现说明在学习时间分配决策中,预期效用理论不能很好预测学习者的记忆控制的表现。


(文图:刘希平  审核: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