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冼夫人请命置崖州1485周年专家论证座谈会在海口隆重召开。来自海南高校、本土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及冼夫人文化研究领域的近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冼夫人请命设立崖州的具体时间、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展开深度研讨。
社会学院刘长波老师应邀出席,就冼夫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提出系统性建议,为海南自贸港文化软实力建设注入新思路。

(刘长波老师发言)
构建“教育体系”,筑牢文化传承根基
刘长波老师在发言中强调:“非遗文化的传承,核心在于根植人心,而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她建议应构建教育活化传承应用体系,让冼夫人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在教育层面,她提出将冼夫人非遗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推动“进课程-全学段”课外实践活动,形成“启蒙+成长+深耕”的全链条传承模式。具体而言,小学阶段可开展“冼夫人故事绘画+非遗手工”等活动,通过趣味创作让孩童感受文化魅力;中学阶段组织“冼夫人精神辩论赛+遗址研学”等,引导青少年深入理解“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价值;高校则聚焦“学术课题+社团建设”,鼓励学生从学术研究角度深化对冼夫人文化的认知,为自贸港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认同的青年力量。
推动“价值创造”转型,激活非遗文化市场活力
针对当前非遗文化传承中存在的“资源消耗”问题,刘长波老师提出,应推动传承模式从“资源消耗”向“价值创造”转变,通过多元化互动体验项目和“文创+”跨界融合,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在互动体验项目设计上,结合不同群体需求,量身打造特色活动:面向青少年客群,开发“少年冼夫人”研学营,设置装军、军坡节小吃制作等环节,让青少年从“听故事”转变为“演故事”,在沉浸式参与中理解文化内涵;针对都市客群,推出“唯用一好心”文化禅修营,通过冥想舒压、抄写冼夫人箴言、践行“好心”精神等活动,实现心灵疗愈与文化洗礼的双重效果;聚焦新奇体验客群,打造冼夫人实景“剧本杀”,以高参与度的剧情互动,打破大众与历史的疏离感,助力参与者从“看文化”升级为“懂文化”,同时提升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文化附加值。此外,她还建议推进“文创+”跨界融合,开发冼夫人非遗文化微信表情包、主题文创实用产品等,让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拓宽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与商业价值。

(刘长波老师与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会务人员合影)
打造“国际传播体系”,提升自贸港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与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刘长波老师进一步提出构建“潮流出圈+国际共建”传播体系,推动冼夫人文化走向世界。她建议运用VR、虚拟数字人等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感;建立多语种新媒体传播矩阵,以短视频等轻量化内容吸引Z世代受众。同时,积极推进与东南亚国家联合申报“冼夫人信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海南文化的国际认同与影响力。
此次座谈会明确了冼夫人请命设立崖州的历史时间,并提出将农历二月十二日作为崖州设立纪念日,为冼夫人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刘长波老师的建议立足非遗活态传承与自贸港文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推广价值。随着相关理念与实践的逐步推进,冼夫人文化有望焕发新的时代活力,为海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凝聚精神动力、彰显文化自信。
文图:刘长波
编辑: 吴永豪
一校一审:李欣烨
二校二审:苏米雅
三校三审: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