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20日,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李静教授带领项目团队的黄艳钦、邓彩艳老师和张金兰、高舒雅、王瑛琦等学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调研。本次调研依托“双遗产视角下黎族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的项目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探讨黎族与海南岛内其他民族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现状,并分析这些互动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影响。
(图为李静教授带领老师同学在乐东抱班村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调研团队深入乐东、陵水、保亭、昌江、五指山等地的黎苗聚居区,参观了黎族的传统村落、手工艺作坊等物质文化遗产,并参与了黎族的传统节日和仪式,观察了黎族与其他民族的日常互动。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了黎族建筑、风俗、服饰等相关内容,并探讨了黎族与其他民族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交融现状及其心理影响。
(图为黎族传统船型屋建筑中的谷仓)
在黎族建筑方面,学生们发现黎族的船型屋、竹楼等传统建筑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了他们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对黎族与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发现,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黎族居民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逐渐接纳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图为调研团队在东方白查村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不仅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海南岛内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心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调研,扩充了学生们的专业视野,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文图:高舒雅 修改:黄艳钦 审核: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