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陈恩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以“候鸟老人社会融合与基层治理创新” 为主题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开展了夏季短学期专题授课,通过海南本土案例呈现流动老年群体从文化适应到治理参与的实践路径。
作为深耕基层治理领域的社会学博士,陈恩教授以澄迈县 “康乐美养老协会”、三亚市候鸟人才工作站等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候鸟老人春节联欢会、社区议事会等鲜活案例,系统剖析了 “文化认同构建 — 社会组织嵌入 — 治理资源转化”的融合三部曲。他特别指出:“海南每年超 50 万候鸟老人的涌入,本质上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弹性的考验,而将流动群体转化为治理伙伴,正是破解 ‘ 季节性社会 ’ 难题的关键。”
课堂上,教授通过对比分析 北方候鸟老人秧歌队融入黎族社区、退休医生组建候鸟义诊团等差异化案例,揭示出地域文化互嵌、代际知识传递、组织化参与等融合机制。在互动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 如何平衡流动群体需求与本地治理秩序问题,他以三亚某社区 候鸟议事厅的运作模式为例,详解 双向赋权治理逻辑 —— 既通过方言培训、民俗体验增强候鸟归属感,又依托其专业技能建立 银发智囊团反哺社区建设。
本次授课将省委党校的政策研究优势与学院教学需求深度耦合,通过候鸟老人融合治理这一极具海南特色的议题,为学子提供了 “理论落地 — 实践创新”的鲜活范本。课后不少学生表示:“从案例中看到了流动群体治理的多元可能,尤其是将文化差异转化为治理资源的思路,为未来从事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启发。”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引入此类兼具本土特色与学术价值的实务课程,充分利用短学期推动教学内容与海南自贸港社会治理需求的精准对接,助力培养 “懂本土、会治理、善创新” 的专业人才队伍。
(文图:八一 编辑:吴永豪 审核: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