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7 日下午 2 点,“学在 USY 之朋辈分享 —— 你以为社团只是玩?其实我们在‘偷偷’成长”主题分享活动在学生中心温情启幕。悦读书社社长王悦涵、SS 联盟社长李明宇、非遗绘梦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主任隋春阳、青年研究社社长白韵湘依次登台,以朋辈视角分享社团实践中的成长密码,为现场师生解锁社团活动背后的成长秘籍。
悦读书社:以书为媒,构建学术成长共同体
“以书会友,与友论书,在交流中读懂社会,在思考中实现成长。”悦读书社社长王悦涵率先分享。作为蝉联校五星级社团、斩获六次“社团月之星”的学术型社团,悦读书社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为宗旨,打破传统读书会的枯燥模式,打造了电影沙龙、主题漫谈、校际联动读书会等多元化活动。
从《社会学的想象力》共读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马拉松,从女性主义主题分享到人类学诗学探索,社团通过高频学术互动,培养成员的批判性思维与理论解读能力。王悦涵提到,社团不仅为成员提供公共电子图书馆、考研互助等资源支持,更构建了跨年级、跨专业的交流网络,让大家在积累社会资本的同时,收获综测加分、荣誉证书等实实在在的成长回报,真正实现“在读书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

SS 联盟:以心为炬,在实践中练就综合素养
SS 联盟社长李明宇以“社团成长日记”为线索,分享了自己从社团参与者到负责人的蜕变之路。“初入社团时,我只是想为大学生活增添色彩,却在一次次实践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长。”李明宇回忆道。
从参与破冰晚会到统筹心理剧比赛,从负责剧本审核、演员招募到协调团队分工,社团实践让他逐渐掌握了活动策划、运营管理、沟通协调等多项技能。他提到,SS 联盟与应用心理学专业深度契合,通过心理健康节、心理小实验等特色活动,不仅让成员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更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责任担当。社团成员参与的心理情景剧《内耗》荣获海南省高校心理育人评选奖项,正是这份 “在实践中学习,在责任中成长” 的最好见证。

非遗绘梦:以艺为桥,在传承中书写青春担当
“非遗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养分。”非遗绘梦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主任隋春阳带来了充满温度的分享。作为拥有400 余名成员的公益类社团,非遗绘梦以传承海南非遗文化为己任,开展了非遗挑战赛、传统技艺体验、校园宣讲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从扎染技艺教学到剪纸艺术传承,从社区非遗润童心活动到“互联网 + 非遗”创新传播项目,社团成员在策划活动、对接资源、志愿宣讲的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黎族织锦、海南剪纸等非遗文化,更练就了策划组织、沟通表达、创新实践的综合能力。隋春阳介绍,社团斩获“优秀学生社团”“四星社团”等多项荣誉,成员参与的创业计划项目更是荣获“挑战杯”省级铜奖,这份成长既源于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更来自于公益实践中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研究社:以思为翼,在探索中锤炼核心能力
青年研究社社长白韵湘以“践言、穷思、明群”的宗旨为核心,分享了社团 “学术 + 新媒体”双轨并行的成长路径。社团在文献研究组、数据分析组、问卷设计组等五大部门基础上,特别增设新媒体运营组,搭建起专属新媒体矩阵,形成“研究 - 产出 - 传播 - 反馈”的闭环协作模式,“社团不仅鼓励成员发起研究项目,更支持大家用新媒体语言讲好学术故事。”白韵湘举例道,社团推出的“微访谈”系列短视频,邀请校内外专家解读社会热点议题,单期播放量最高超 5000 次;“交换美好”栏目记录社员从选题、调研到撰写报告的全流程,让抽象的学术实践变得直观可感。她提到,社员在运营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学术内容的理解,更额外掌握了内容策划、视频剪辑、粉丝运营等技能,让成员的研究能力、传播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让社团“穷思”的成果真正实现“明群”的价值。

此次朋辈分享活动,四位社长用真实的经历、鲜活的案例,打破了“社团只是玩”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三亚学院社团在育人中的独特价值。社团不仅是兴趣相聚的平台,更是实践成长的沃土。在这里,同学们在热爱中深耕,在实践中锤炼,在协作中进步,让青春在有意义的探索中绽放别样光彩。未来,三亚学院将继续搭建社团成长平台,鼓励更多学子在社团实践中收获成长,书写“学在 USY” 的精彩篇章。
(文图:李曼 审核: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