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生走进广阔社会课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厚植社会责任意识与时代担当精神,三亚学院社会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学子踊跃参与,以脚步丈量社会大地、用调研洞察现实问题,围绕社会现象调查与观察形成200余份兼具现实意义与思考深度的实践报告,字里行间满是对民生的关切、对社会的探索与对成长的感悟。
经初步筛选后,15支入围团队通过现场评选会汇报,生动讲述实践过程中的调研发现、数据分析与实践心得,评审团结合作品质量与综合表现(包括内容深度、调研严谨性、实践价值、现场表达等),最终评选出15个获奖团队。这些成果既展现了学科专业特色,更体现了青年学子扎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院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决赛获奖名单揭晓
一等奖:
《社交焦虑患者使用AI聊天机器人情感交互对孤独感缓解的剂量阈值》
——张腾
二等奖:
《美在心灵·椰风支教托管行动》
——朱翠珍
《海南候鸟老人康养活动参与度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王瑛琦、谢佳仪、史子轩
三等奖: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三亚黎族青少年抗逆力调查及其启示》
——唐诗华
《“乐享银龄”社区老年人健康活动实施效果调研报告——以三亚市吉阳区为例》
——李云赟、田地、周珂颖、谷雨、刘舟航
《个案工作介入对预防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重复犯罪的成效研究--以H城区为例》
——骆健
优秀奖:
农村社区灾害抗逆力提升路径研究——以W市W镇为例》
——李云赟、李金龙、陈小娟、温子楠、谷雨
《青少年法治意识现状调查——以四省市为例》
——潘彦蓉、常嘉妮、王智源、周嘉奕
《多元社区实践项目的综合调研——以H社区为例》
——柳天
《深入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探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实践路径》
——陶雨菲、徐婉怡、刘晨孝
《“海上漂”到“岸上居”:陵水疍家渔排社区多中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郭依婷、阎鸣宇、查梁瑞、吴永豪
《“FUN心一夏,浙YOUNG精彩”暑期公益托管班实践调研》
——方佳宁
《海南省博物馆文化资源与青年传承实践调研报告》
——沈奕彤、靳媛媛、陈晓萱
《三亚学院社会学院赴安徽省铜陵市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江玄睿、朱辰鑫、梅国昊、李明洋、王艺涵
《溯源农业工具玉米脱粒机的人为生产情况》
——李彬豪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收官,不仅是对学子们假期实践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标志着学院“理论+实践”育人模式的又一次深化。200余份报告里的每一组数据、每一个案例,都是学子们跳出课堂、触摸社会的成长印记,也为学院后续优化实践课程设计、拓展基层实践基地提供了鲜活参考。
接下来,学院将持续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一方面整理汇编优秀实践报告,通过专题分享会、成果展板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让实践经验惠及更多学子;另一方面,将结合2025年11月19日至12月20日开启的“数字赋能与社区新景”社会治理文化节,推动暑期实践中的民生问题发现、基层治理思考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结合,引导更多青年在“知”与“行”的融合中锤炼专业能力,用青春行动回应社会需求。
(文字:社会学院 审核:蒋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