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社会学院学业导师李曼副教授11月11日在学生中心主持举办了主题为“追光者说:从平凡到卓越的破茧之路——奖学金获得者分享成长经验”的朋辈分享会活动。本次分享会特邀社会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行政2301班丁如意、心理230班黄培嘉、行政(专升本)2402班陶雨菲,以及学业一等奖学金获得者行政2401班游嘉盈四位同学,与在场同学面对面交流,分享她们从平凡走向卓越的成长心得与奖学金获取经验。

(社会学院“追光者说”朋辈分享会在学生中心举行)
作为社会学院学业指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朋辈分享旨在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经验交流,帮助低年级同学明确目标、拓宽视野、增强动力。四位分享人结合自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详实而深入地讲述。
丁如意:复盘规划与学业实践的平衡之道
行政2301班的丁如意同学强调了“复盘”在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她建议同学们定期反思自己的喜好与目标,并利用微信记录等工具合理规划时间。在学业备考方面,她分享了具体技巧:备考计算机二级需“多刷题”,利用小程序背诵选择题,考前可参考B站知名课程;应对英语四六级则要重视阅读和听力,坚持背单词并善用网络平台学习解题技巧。此外,她还通过家教等兼职实践,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更实现了经济独立,展现了学业与实践的完美平衡。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丁如意同学正在分享其复盘规划与时间管理经验)
黄培嘉:勇于尝试,用行动打破自我设限
“不要自我设限,积极尝试,当下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开始。”心理2302班的黄培嘉同学用充满激情的分享鼓励在场同学。她认为,大学里竞赛、活动等机会成本低,是试错成长的绝佳平台。她提出“哄着自己学习”的趣味方法,通过设定小目标让自己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业上,她坚持课堂认真听讲、考前认真复习的基本原则,并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和志愿服务,将老师的教学案例化为己用,做到学以致用。

(黄培嘉同学阐述勇于尝试的学习理念)
陶雨菲:课堂效率与全面发展的双轨并行
陶雨菲同学将成功归因于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全面的个人发展。她主张在课堂上最大化吸收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时政新闻相联系,以加深理解。除了学业,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关于奖学金,她给出了务实建议:提前了解评选政策,确保满足基本条件,并有意识地争取各类附加奖项,为评选增加筹码。

(陶雨菲同学介绍高效学习方法)
游嘉盈:内在驱动与综合提升的成长型思维
学业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游嘉盈同学从目标管理、高效学习和心态调整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经验。她认为,明确的目标和重视当下的积累是前进的基石,并强调要找到内在驱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利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升效率。在时间与心态管理上,她建议同学们避开“时间陷阱”,采用多种管理方法,并建立“成长型思维”以化解焦虑。最后,她指出,参加竞赛、发表论文、考取证书、参与学生工作与志愿服务等综合提升,是满足综测要求、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游嘉盈同学分享成长型思维)

(李曼副教授为本次分享会作总结与激励发言)
在分享环节结束后,李曼副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朋辈分享会不仅是社会学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学院强化学风建设、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载体。四位同学的成长路径各异,但共同展现出社会学院学子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优秀特质。她希望同学们能以他们为榜样,科学规划大学生涯,积极利用学院提供的各类平台与资源,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在社会学院这片沃土中汲取养分、锻炼能力,最终实现个人从平凡到卓越的精彩蜕变。
(文字:吴永豪 图片:王乐怡 审核:蒋正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