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保健品治百病都是骗局,可别轻易掏钱!”“陌生电话说孙子住院要钱,先找儿女核实!”
近日,三亚学院“SS联盟”社团和荔枝沟派出所民警在落笔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演的沉浸式反诈情景剧,让台下老年人连连称赞。这场将“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属借钱”等常见骗局搬上舞台的宣传活动,正是落笔大社区“社校携手・红映万家”党建品牌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据悉,落笔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立足辖区高校集聚的优质资源,精心打造“社校携手・红映万家”特色党建品牌,把“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服务群众”作为核心理念,将高校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与大社区的阵地优势、民生需求精准对接,构建起“党建带群建、社校共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专业力量扎根大社区,民生服务温暖人心。

(落笔大社区联合团区委开展直播培训)
组织联建聚合力 社校同心“强堡垒”
大社区携手三亚学院社会学院、三亚理工学院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及4个村党组织等共14家单位,建立互联共建关系,并联合召开党建联席会,会议聚焦需求对接、优势互补与项目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截至目前已累计召开3次。同时,通过精准锚定不同群体需求,社区推出技能培训、文化传承、暖心关怀与假期托管等一系列惠民举措,有效推动社校联动从“零散合作”向“系统共建”全面升级。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特色活动70余场,切实拉紧了大社区与高校、各村之间的“红色纽带”,使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共建共享中持续增强。

(落笔大社区联合市公共文化中心开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培训班)
赋能焕新双驱动 拓宽共富“新路径”
大社区以提升群众就业能力、传承本土文化为双翼,精准链接高校与社会资源,推动“技能赋能”与“非遗焕新”协同发展。在实用技能赋能方面,聚焦增收需求,联合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团区委打造“南海新星”“自贸港青年夜校”等直播培训项目,为村民提供从账号运营、脚本撰写到带货技巧的全链条指导,已累计培训60余人次。与此同时,联合就业驿站合作开设的化妆培训班覆盖80余人次。在文化技艺焕新方面,紧扣文化传承与妇女就业双重目标,携手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开设“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培训班,帮助40名学员在掌握非遗技艺中实现“传承+增收”双赢。此外,更联合三亚学院社会学院创新打造“对话非遗传承人”系列短片,以年轻化语言和视觉美学,让古老智慧在社交平台成功“破圈”,为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生命力。

(三亚学院社会学院打造“椰岛银龄乐学堂”特色项目)
银龄关怀暖人心 守护夕阳“好时光”
针对老年群体反诈防骗与精神慰藉的双重需求,大社区联合三亚学院社会学院打造“椰岛银龄乐学堂”特色项目,累计开展活动32场。学生志愿者以“陪伴式教学+暖心式聊天”的温情模式,耐心讲解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反诈防骗技巧,用青春活力温暖银发岁月。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服务老人5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守护老年群体的幸福晚年。此外,还联动结对共建单位,在春节、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期间开展孤寡老人走访慰问活动,累计惠及72人,让暖心关爱精准触达更多需要帮扶的老年人。

(落笔大社区联合群众艺术馆开展“公益课堂”)
公益课堂护成长 假期托管“解民忧”
“再也不用为孩子假期没人管发愁了,公益课堂既安全又有意义,真是帮我们家长解决了大难题!”一位学生家长的点赞,成为公益课堂最真实的口碑。大社区聚焦辖区青少年假期“看护难”痛点,联合市群众艺术馆、团区委、三亚学院青协、“非遗绘梦”社团共同开设“公益课堂”。课堂设置书法绘画、科普实验、非遗体验、安全防护等多元化课程,由高校志愿者与专业老师共同授课,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安全有序的假期活动空间,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3期公益课、1期暑期辅导班,惠及辖区儿童1400人次。
从反诈宣传情景剧到活动宣传现场,从非遗文化传播到数字技能传授,高校师生化身基层治理“生力军”,深度参与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文化传承、养老服务等,让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硬实力,实现校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下一步,落笔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将持续以“社校携手・红映万家”党建品牌为引领,深化与高校党组织合作,推出更多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推动社校联动从 “服务型”向“赋能型”升级,实现高校智力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双向成长。
(落笔大社区供稿 )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吉阳党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