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创新打造“党建+专业”融合育人品牌,11月6日,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延续“田野上的青春”系列品牌活动传统,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奔赴文昌市,开展“寻迹红色海南·书写青春答卷”主题党日活动。
继走进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感悟巾帼担当、深入梅西村与拱北村体验乡村振兴实践后,本次“田野上的青春”第三站聚焦琼崖抗战历史,通过实地探访与口述史采集,让青年党员在红色田野中再上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
从西岛到文昌:“田野课堂”的红色接力
作为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着力打造的党建品牌,“田野上的青春”始终坚持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与基层一线。从西岛“八姐妹”的钢枪到梅西村的哈密瓜田,再到此次文昌的抗战记忆,该品牌活动已形成“红色寻迹”与“乡村振兴”双线并行的育人模式。本次文昌之行,正是“田野上的青春”在红色教育脉络上的深化与拓展。
行走的党课:在纪念馆中感悟将军风骨

活动首站,支部成员集体参观了张云逸将军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同志们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系统了解了张云逸将军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这堂“行走的党课”与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的参观一脉相承,使青年党员们在不同的历史场景中,共同感悟琼崖儿女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忠诚担当。
青春的对话:在探望中聆听巾帼史诗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支部成员分别探望了邓淑琼、林月娥、孙月娥三位文昌籍抗战女兵,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在重兴镇,92岁的邓淑琼老人精神矍铄,向围坐在身旁的学生党员们回忆了10岁起受姐姐影响投身抗日、为民兵送信带路、照顾负伤首长的烽火岁月。她作为“红小鬼”的机智勇敢和一生为党工作的执着,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信仰的早期萌发与持久力量。


在东阁镇,面对近百岁的林月娥老人,同志们屏息聆听。老人讲述了1942年游击队遭日军突袭,她在美柳溪泅渡突围时身中两弹、被群众冒死相救的惊险经历。当她撩起白发,清晰可见的弹痕让所有人为之动容。“是老百姓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句话让青年党员们深刻理解了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背后深厚的群众根基。



同样在东阁镇,孙月娥老人向同学们回忆了12岁参加妇救会、18岁正式加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跟随部队转战琼岛的经历。她从宣传动员到一线作战的成长轨迹,生动展现了文昌妇女“不爱红妆爱武装”的革命豪情。
从田野到心田:品牌活动的育人成效
在宝芳革命纪念园,支部成员结合一天所见所闻开展现场讨论。从西岛的海防前线到梅西村的振兴之路,再到文昌的抗战往事,“田野上的青春”系列活动已累计组织百余名学生党员深入海南基层,形成了“红色寻访—田野调查—成果转化”的闭环育人模式。同学们表示,通过系列活动的沉浸式教育,不仅锤炼了党性,更提升了用专业视角观察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此次文昌之行,是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深化“田野上的青春”品牌建设的又一重要实践。支部将继续推动这一品牌活动走深走实,引导青年党员在广阔的田野中读懂中国、坚定信仰,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青春答卷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文图:白晓梦 审核:高文)














